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优化与示范
2021-05-30
2021年1月-3月,项目四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研究小组在对前期从武汉市建成区21个不同黑臭程度的水体采集样本进行监测的基础上,对水体检测出微生物DNA序列进行了物种注释,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水体水质指标和黑臭等级之间的关系。结果发现,总体环境因子与细菌和微型真核群落组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,具有预测黑臭发生的潜力,相关成果以“DNA metabarcoding reveals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anthropogenic effects on microeukaryotic communities in urban waterbodies”为题在SCI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(TOP)发表。研究团队根据前期研究成果,根据武汉市武昌区武泰闸巡司河示范区的地形、地势、水文条件对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设备进行参数优化,同时根据示范区雨季洪水的强度和频度,调整了技术工艺的设计,有效提高了示范区水体的溶氧效率,保障项目顺利通过中期检查。团队研发的黑臭水体生态修复与监测相关技术“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”已获相关专利授权。
巡司河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区(左); “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”相关专利授权(右)
附件: